吉大一院神经专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平台多位教授及研究生受邀参加第18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年会并作学术交流
2025年6月13日至15日,第18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年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此次年会汇聚了众多国内神经病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神经病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神经专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平台多位教授及研究生受邀参会,并以扎实的学术积淀和创新视角作精彩报告,充分展现了科室在业内的学术影响力与专业实力。
会上,吉大一院神经专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平台冯加纯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靶点神经血管单元治疗策略”为题,系统阐述了神经血管单元在缺血性卒中病理机制中的核心作用。他提出,通过靶向调控神经细胞、内皮细胞及胶质细胞间的交互作用,有望突破传统单靶点治疗局限,为脑保护策略提供新思路;金涛聚焦“脊髓病灶在MS患者新诊断中的重要意义”,结合临床研究与影像学数据,揭示了脊髓病灶在多发性硬化(MS)疾病复发、残疾进展及向SPMS转化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脊髓病灶与疾病复发、残疾进展密切相关,该发现或将优化MS患者的治疗决策制定;王赞带来“从药物镇静到自然睡眠——失眠管理新理念”的创新分享,剖析了传统失眠治疗的局限性,重点介绍了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在失眠中的应用,倡导首选非药物治疗,其团队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管理模式,为慢性失眠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董铭以“偏头痛与卒中:已知与未知”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偏头痛与卒中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的卒中风险显著升高,而机制研究仍存在诸多待解问题,该报告为后续临床预警及基础研究指明了方向;吕玉丹对“ACNS重症脑电图术语-脑电图背景描述”进行深入解读,结合重症脑电背景特征,阐释了标准化术语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郭珍妮分享了“脑保护治疗探索研究”,聚焦神经损伤评估新技术和脑保护治疗新方法,结合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出多靶点多维度脑保护新策略;王守春围绕“急性大血管闭塞机制取栓后补救球囊成形术与支架植入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通过多中心临床数据对比,提出根据血管再通程度选择补救治疗方案的决策模型,为优化取栓术后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专家们的报告兼具理论深度与临床价值,既展现了科室在疑难病诊疗、新技术应用中的突破,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解决策略。
崔俐、孙莉、邓方在各分会场担任讲者主持。他们以专业的素养和独到的见解,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交流。
孟红梅在癫痫分会场担任讨论专家,她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为癫痫领域的热点问题讨论提供了独到见解和观点,引领参会者深入思考相关问题,促进了学术交流的深入进行。
此外,研究生游璐、徐娇在年会上进行了论文汇报,展示了科室新生力量的风采,其研究成果也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来源丨神经专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平台
科室撰稿丨陈琳
通讯员丨宁超
科室审阅丨崔俐
责编丨秦楠
编校丨薛奥
编审丨于姗姗
发布丨宣传统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