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举行202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2025年6月12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一楼多功能厅顺利举办。学位授予仪式以“传承・使命・远航”为主题,通过制度化表彰、学术礼仪传承与精神谱系建构,系统呈现了医学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图景。2025年,共有161名本科生、505名硕士研究生、81名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
(典礼现场)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吕国悦,院长、党委副书记刘彬,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弋,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松灵;吉大一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韩晓宏,党委委员、副院长于家傲,党委委员、副院长邬巍,副院长魏锋,党委委员、副院长李蕴潜,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牛新巧,党委委员李虹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以及300余位2025届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代表,部分学生家长、亲友参加毕业典礼。典礼由张松灵主持。
(张松灵副院长主持毕业典礼)
(奏唱国歌)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张松灵回顾了莘莘学子的医学成长之路:“从基础院雕像前的青春合影,到奋笔疾书的备考时光,再到临床走廊中紧握听诊器的郑重时刻”,呈现了学子们从医学理想萌芽到职业信念坚定的完整轨迹。
(刘彬院长宣读表彰决定)
刘彬宣读了《关于表彰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2025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关于表彰2025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决定》和《2020级本科生学院奖学金获奖者名单的决定》。共有77名毕业生获评2025届优秀毕业生;16篇博士学位论文、15篇硕士学位论文入选吉林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2020级本科毕业生共28人获评学院奖学金。这些表彰从实践能力、学术创新、综合素养三个维度树立了育人标杆,体现了学院“三全育人”的先进理念与丰硕成果。
(院领导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奖)
(院领导为学院奖学金获得者代表颁奖)
韩晓宏、杨弋、于家傲、邬巍、魏锋、李蕴潜、牛新巧、李虹彦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奖。
(本科生毕业生代表杜显龙发言)
(研究生毕业生代表郑强发言)
本科毕业生代表杜显龙同学,作为校十佳大学生,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为引,分享了从医学认知到临床实践的角色蜕变历程;急诊内科博士毕业生郑强以自身“三百个实验室攻坚日夜”与“无数抢救室生命守护”的双重经历,阐释了“医学人文温度”与“科研学术深度”的共生共荣。
(教师代表孙天盟发言)
优秀教师代表、吉大一院生物医用材料与精准诊疗中心教授孙天盟代表全体教师向毕业生表达了殷切希望和诚挚祝福。他以自身“二十年杏坛坚守”与“基础科研重大突破”的实践经验,诠释了“精医术、诚医德”的深刻内涵。他提出“从基础研究迈向学术高峰的攀登阶梯”理念,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医学教育使命有机融合,为毕业生们树立了职业发展典范。
(学位授予仪式全体主礼教授为2025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代表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仪式全体主礼教授为2025届毕业生代表授予学位)
张松灵介绍了由党委书记吕国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刘彬、杨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红等八位资深专家组成的主礼教授团,彰显了学院“大师引领、薪火相传”的育人特色。学位授予仪式全体主礼教授首先为2025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代表授予学位并拨流苏,随后为所有其他在场毕业生授予学位并拨流苏。金色流苏的拨动,既是对过往勤学岁月的肯定,更是将“大医精诚,尚美至善”的崇高使命郑重托付。主礼教授们的每一次颔首与握手,无声传递着医学知识、精湛技艺与职业伦理的传承。
(毕业生代表现场演唱《离别开出花》)
(学生作词)
随后,毕业生代表倾情献唱《离别开出花》,学生们将部分歌词进行了创意改编,融入活力的说唱(Rap)形式,用新颖而真挚的旋律诉说着医者之路的独特心路历程与青春宣言。在播放的视频合辑中,通过“青涩入学影像”与“成熟临床实践”时空对比,串联起家长嘱托、导师教诲与毕业学子感言,编织了一张饱含深情与责任担当的情感网络。
(吕国悦书记致辞)
吕国悦在致辞中代表党政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向2025届全体毕业生表达了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并向指导、陪伴学生成长的老师们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他以“锚定人生坐标 勇担时代使命”为题,通过“三个坐标”为毕业生擘画了医学职业发展思路,“向下扎根的温度”强调深入临床、体察疾苦的共情能力;“向内生长的光芒”指向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向上求索的信仰”确立敬畏生命、守护伦理的精神高度,既深刻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了白求恩精神,又敏锐回应了AI医疗时代的崭新挑战,提出了“医学首先是‘人学’”“科研须扎根中国大地”等建议。
最后,伴随着《祝你一路顺风》的旋律,全体教师目送毕业生退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圆满结束。本次典礼展现了学院医学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筑牢了贯通“历史传承、当下实践、未来担当”的思想根基。毕业生们怀揣学院赋予的“精神罗盘”,即将在守护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新征程上,谱写白求恩精神薪火相传的时代新篇。
来源丨教学部
科室撰稿丨刘思夷
提交丨朴美花
科室审阅丨杨明
责编丨李芳逸
编校丨秦楠
编审丨于姗姗
发布丨宣传统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