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急诊科护士:生命线上的“跨年接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当除夕夜的钟声敲响,万家灯火辉映着阖家团圆的笑脸,人们围坐在一起观看春晚,沉浸在温馨与喜悦之中。然而,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急诊科里,却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
这里的医护人员,仿若与时间进行着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在生命的赛道上争分夺秒,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初心与使命。急诊科护士刘婷,便是其中的一员,这已经是她连续第三年在除夕的夜晚坚守岗位,守护生命的防线。
舍小我,为大我。
为了能让同事们早点下班,赶回家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钟声的敲响,刘婷和同事们提前一个多小时接了班。本以为今年的除夕夜会和往年一样忙碌,可没想到,实际情况比想象中更甚。
刚接班没多久,急救电话就一个接一个地响起,一辆辆救护车呼啸着驶入医院。
整个除夕夜,急诊科共接了34个120急救人员送来的急诊患者,工作量远超平常。
每一个电话铃声,都像是生命发出的紧急呼救;每一次救护车的鸣笛,都在催促着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
在众多患者中,有11个都是鞭炮伤患者,而且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男性,他们的脸部被炸伤,情况各异。
面对这些伤者,刘婷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她熟练地为患者进行简单的止血处理,一边操作,一边轻声安慰着患者,让他们不要过于紧张。
“当时看到这么多患者受伤,心里特别着急,但我知道自己必须冷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刘婷回忆说。
由于患者数量较多,缝合手术需要排队进行,医生们都上了手术台,在患者等候的过程中,刘婷始终陪伴在他们身边,给予安抚和简单的指导,让患者在焦虑的等待中感受到一丝温暖。她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践行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者箴言。
除了鞭炮伤患者,还有一位特殊的患者让刘婷印象深刻。那是一位19周的孕妇,患有脑出血。
该患者之前刚在医院刚做完脑出血手术回到当地,没想到由于血压控制不住,再次出血。患者被送来时,家属情绪十分激动、焦躁,甚至不太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刘婷深知家属此刻的心情,她先将患者迅速送进抢救室,然后耐心地和家属聊了起来。
“我能理解您现在的心情,但是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我们医护人员一定会全力以赴的。”刘婷用温和的语气安慰着家属。在她的耐心劝导下,家属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后续的治疗也得以顺利进行。
在这过程中,刘婷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搭建起了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让“医患同心,其利断金”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除夕夜,刘婷和她的同事们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只为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
“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但看到患者们在我们的努力下逐渐好转,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刘婷说。
采访中,刘婷坦言:“我们做这些不是图大家感谢。急诊科护士工作又多又杂,有时还会被患者和家属责备、谩骂,但我们从没打过退堂鼓。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是心里的信念和使命。看到患者脱离危险,我们打心底里感到满足,我们的工作就是和时间、死神较量,能把患者抢救回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正是有了像刘婷这样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才让我们在面对疾病和伤痛时,多了一份安心和希望。他们是生命线上的守护者,是这个除夕夜最美的逆行者,用生命守护生命,用担当诠释使命,为这个喜庆的节日增添了一抹温暖而又坚毅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