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召开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消化系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议
为优化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统筹指导下,联合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以2022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专业为试点,开展了基于基础一临床全方位深度整合的器官系统整合式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构建全新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器官系统整合式培养模式涵盖十大系统课程,计划于2025年春开展消化系统教学。
2025年1月3日,吉大一院在门诊八楼会议室召开了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消化系统集体备课会议。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教授葛敬岩,病理学教研室教授何旭,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副教授刘辉,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副教授赵佳,吉大一院胸外二科主任李洋,教学部副主任朴美花,外科学教研室副主任、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消化系统团队负责人王大广,普外中心-肝胆胰外一科副主任杜晓宏,胃肠内科·内镜中心副主任时阳,放射线科副主任王景宇,检验科副主任曲林琳,超声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张德智,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消化系统团队相关授课教师等共计29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大广主持。
(会议现场)
(朴美花副主任讲话)
朴美花表示,消化系统课程的整合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专业能力至关重要。此次集体备课会议的召开,旨在通过各学科教师的协作与交流,共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她强调,集体备课能够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深度融合,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各消化系统课程相关教研室代表教师作PPT汇报)
会上,各消化系统课程相关教研室教师代表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及课程提纲,围绕课程重点内容纲要、临床思维体现方式、学科进展高度体现方式、人文思政体现方式、临床与基础之间互需内容及交叉内容等方面依次进行了PPT汇报。
(教学团队授课教师进行深入讨论)
授课教师们在听取汇报后,对所涉及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方法、授课顺序安排及其合理性、授课场地安排、过程性评价设置方式和授课教师奖惩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如何优化教学计划和提高课程效率达成了共识。
(王大广教授作会议总结)
王大广在会议总结中指出,目前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在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教学内容既需兼顾基础与临床,又要突出重点,教师应深入剖析核心概念,夯实学生基础,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临床。他对全体参会教师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期待大家集思广益、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此次会议不仅是对医院消化系统课程相关内容的全面梳理及优化,还为构建更为科学、高效、合理的整合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