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0431-81879801、81879802、81879803
  • 公众版
  • 员工/学生版
  • EN
#
  • 首页
    • 大众版
    • 员工/学生版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领导班子
    • 硬件建设
    • 医院文化
    • 历史沿革
    • 医院风光
    • 联系我们
  • 党建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史学习
    • 廉政建设
    • 党务公开
    • 党建学习
    • 医德医风
    • 组织发展
    • 组织结构
  • 医疗管理
    • 医务动态
    • 核心制度
    • 医疗质量管理
    • 医疗安全
    • 依法执业
    • 应急管理
    • 病案管理
    • 器官捐献工作
  • 科研部
    • 科研概况
    • 重要通知
    • 科研管理
    • 教研人员
    • 学科建设
    • 科研动态
    • 科研成果展示
  • 教学部
    • 教学部介绍
    • 最新消息
    • 人员介绍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住培教育
    • 技能中心
    • 留学生教育
    • 博士后管理
  • 门诊管理
    • 门诊动态
    • 就诊指南
    • 特色专病门诊
  • 护理天地
    • 护理动态
    • 天使风采
    • 招聘信息
    • 在职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风采
  • 社会工作部
    • 关于我们
    • 专业服务
    • 医疗救助
    • 志愿服务
    • 公益活动
    • 社工实习
    • 行业交流
    • 取得荣誉
  • 统战工作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告
    • 民革
    • 民盟
    • 民建
    • 民进
    • 农工党
    • 农工党
    • 九三学社
    • 无党派人士
  • 出版中心
  • 外联工作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学部 > 最新消息

吉林大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 |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

作者:吉大一院教学部 发布时间:2024-10-13 点击数: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图片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践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方针。为全面展示自评自建成效,学校将以系列图文的形式,宣传推广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经验。

本期展示的是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

1728782965694.png

学院简介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医院,成立于1949年,学院秉承“大医精诚,尚美至善”的院训,致力于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全方位发展。学院现有两个院区,总建筑面积近5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5900余张。现有教职员工98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97人、副高级职称673人,博士生导师243人,硕士生导师511人,包括双聘院士、海外高层次专家、长江学者等各级各类人才称号4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4人。

学院设有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5+3一体化、5+3一体化儿科学及白求恩试验班四个轨道,目前有在校本科生800余人,位列医学部首位。学院传承红色血脉,弘扬白求恩精神,通过一系列创新而务实的改革举措,在医学教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彰显了学院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师资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卓越实力,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平台。



一、改革举措

图片


图片

一个目标:即以培养白求恩式卓越医学人才为目标。

图片

两个创新:即模式创新、制度创新。

(一)模式创新,追求卓越

学院率先引领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和医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

1.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学院以2022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为试验班,率先开展基于基础-临床深度整合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改革,成立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研室,组建师资队伍,形成以“同症异病”模块为主的床旁实践教学模式。

图片
图片

2.白求恩试验班医学+X教学模式创新:2024年,学院成立白求恩试验班,以“医学+化学”学科交叉主线,器官系统整合为基本教学模式,探索创新医学+X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片

(二)制度创新,矩以方圆

学院通过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制度建设,以制度引领教学,构建主动教学、热爱教学、投身教学的良好环境,目前已建立43项教学相关制度。

1. 师资选聘:学院制定了《教研室主任竞聘上岗制度》《教学秘书全脱产制度实施办法》《本科生班主任/指导教师工作办法》等制度,选拔优秀教师参与本科生教学。

图片
图片

2. 职称晋升:学院制定了《关于通过教学特别渠道正常聘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务的办法》《关于聘任教授、副教授职务的办法》以及《教学业绩晋级评审赋分标准》等制度,为教师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好的保障。

图片
ea90a8e45c76064e99089d9cbb01eb67.png

3. 激励导向:学院通过制定《教学目标责任书》《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配套经费制度》《教学成果奖励管理规定》《学院奖学金评选办法》等制度,将教学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图片
图片

三个维度:即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

(一)课程育人

课程思政,夯实育人第一课堂

深挖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堂,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生命至上、勇于奉献的精神。建设课程思政资源案例库1040个;开展“战地教学”37讲,被教育部领导赞扬为“课程思政金课”。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实践育人

注重实践,强化育人第二课堂

学院通过早期接触临床、SSP和临床技能比赛、课间实习、毕业实习、教学门诊构建临床实践能力一体化模式,培养学生缜密的临床思维和过硬的临床专业技能,使他们从认识患者、认识医生、认识医院到认识医学,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图片
图片

思政活动,拓展育人第三课堂

(1)举办“匠心师语·白求恩名家讲坛”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家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领悟从师之道,解生之惑,燃医之光。

图片

(2)开展寻根白求恩、纪念白求恩、支教、义诊等系列活动,追忆红色革命之旅,使红色基因根植血脉。

图片

(3)建立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举办电影分享会、读书会等活动,使医学人文植入学生心中,唤醒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教育实践中的回归。

图片

(4)组织学生参加蓝马甲、青年志愿者公益活动、致敬器官捐献者活动,投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传递生命薪火。

图片

(三)科研育人

学院为学生搭建了科研创新能力一体化提升平台,通过Research Day学术活动、牛津大学医学+创新项目、导师制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开放性创新实验、科研训练以及科研竞赛和学科交叉医师梦工场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筑牢科研基础。

图片

五个建设:即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资源建设、平台建设。

(一)师资建设,资源赋能

1. 新入职教师:开展系统的岗前培训,建立由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构成的微格教学小组,通过观摩、试讲、参加教学大赛等方式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图片

2. 青年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教学会议,开展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图片

3. 骨干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鼓励他们参与教学团队的建设,带领团队成员共同进步。支持承担重要的教研项目,提升学术影响力。

图片

4. 资深教师: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参与学院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咨询。建立荣誉体系,突显资深教师的贡献,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图片

5. 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教师一体化:构建全方位学生管理模式。整合我院内部的教育资源和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细致、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图片

(二)课程建设,筑牢根基

学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空间,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共享,全面推动中、英文课程在线教学建设,共建设了26门课程的课程资源。

图片

(三)教材建设,固本培元

学院教师承担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主编、副主编工作42册,参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等教材的多个版本编写工作,教材建设经验丰富,积淀深厚。

图片

(四)资源建设,完善配套

1. 案例库建设:学院通过教学项目,积极鼓励PBL、CBL、MDT、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已建立PBL案例库30项、CBL案例库102项、MDT案例库35项、课程思政案例库1040项。

图片

2. 题库建设:学院积极推进本科生课程考核改革,共建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题库十万余条、临床技能操作题库2853条、实习出科考试题库26万余条。

图片

(五)平台建设,创优环境

1. 临床技能中心:中心占地面积4000㎡,设有OSCE考站、专项技能训练区、高端模拟教学区,配备各种高仿真人体模型,共有教学设备3000余件,为学生临床思维的构建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图片

2.科研平台建设:平台配备了高端的科研仪器设备,如精密的分析仪器、先进的实验设备等,以及优秀的科研教学人员,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优良的环境与平台。

图片

3. 图书资源建设: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资源,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和专业方向。引进了多个国内外知名的电子图书数据库,方便师生随时随地查阅文献资料。

图片


二、改革成效

图片




(一)卓越成果,彰显深厚底蕴

学院在医学教育领域取得的卓越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这些荣誉是对学院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充分肯定,彰显了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厚底蕴和创新精神。

图片

(二)思政教育,坚持立德树人

作为国家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国家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图片

(三)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模式

学院建设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精品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精品课程1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以及校级课程建设17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图片

(四)教材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学院教师在多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担任编委,其中迟宝荣教授主编的《内科学》荣获国家级教材建设二等奖,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

(五)教学名师,引领教学风尚

学院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宝钢教师优秀奖1人,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贡献奖1人、优秀组织管理者2人、优秀指导教师3人,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吉林好人· 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最美团队1支,吉林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校级教学名师42人。 

图片

(六)教学大赛,尽展教师风范

学院教师以卓越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的教学方法,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医学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全国MBBS项目青年教师英文讲课大赛等多项大奖,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风采和教学水平。

图片

(七)学生获奖,展现学子风采

学院良好的平台和优秀的师资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学生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金奖、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医学仿真应用赛道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二等奖和省级特等奖。近三年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独立一作8篇,共同一作10余篇,获得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6项、省级54项、校级41项,发明专利20余项。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思维,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稿件

  • 吉林大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 |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
  • 吉大一院赴河南、四川、湖北和甘肃等地开展2024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
  • 建院75周年丨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做客吉大一院匠心师语·白求恩名家讲坛
  • 创新引领 共筑医学教育新高度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开展教学审核评估系列活动--教研室创新特色工作汇报
  • 吉大一院外科团队荣获第三届中国医疗质量大会--外科基础技能交流会“卓越团队”荣誉称号并再获国家卫健委“领航”省级培训基地资质
上一篇:吉大一院赴河南、四川、湖北和甘肃等地开展2024年研究生招生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
加入收藏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备案号:吉ICP备11003057号

联系我们

  • 发热咨询:0431-81879901-10

  • 总机:0431-88782222

  • 门诊:0431-81879801、81879802、81879803

  •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李嘉诚基金会
  • 自媒体

    欢迎大家通过我们的社交账号,自媒体账号了解我们更多的服务。

    • 智慧医院

    • 预约挂号

    Copyright © 2012-2021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