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困难家庭多发性硬化救助项目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启动
7月28日,吉林省困难家庭多发性硬化救助项目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启动,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吉林省慈善总会执行副会长张驰,吉林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冯兆刚,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佟成涛,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发展和医学援助基金会副理事长王洪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社会公益部主任刘芳,神经免疫中心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金涛以及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医务社工和患者及家属参加仪式。
启动仪式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社会公益部主任刘芳主持。仪式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免疫中心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金涛进行多发性硬化疾病介绍,随后吉林省慈善总会冯兆刚副秘书长宣读项目方案,项目将对全省城乡低保家庭、特困供养家庭、脱贫家庭以及农村困难家庭中确诊多发性硬化的患者进行救助,救助标准为对患者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慈善基金资助50%,最高救助10000元。接下来吉林省慈善总会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签署合作协议,项目正式启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佟成涛代表医院发表讲话,佟成涛副书记强调现代化医院不仅要关注患者的医疗需求,更要关注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和福祉,他指出吉林省慈善总会开展多发性硬化救助项目,切实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体现了生命至上理念,彰显了医学人文情怀,并表示吉大一院将不遗余力地支持项目的运行和发展,努力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和社工服务,积极参与项目的组织和运营,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关怀。
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吉林省慈善总会执行副会长张驰发表讲话,张驰副厅长强调全省困难家庭多发性硬化救助项目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举措,希望各部门做到精准救助,认真做好项目审核工作,合作医院也要切实承担好医治任务,为困难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疗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同时省慈善总会更要做好项目宣传工作,汇集更多的慈善力量,扩大项目影响,使更多困难患者早日得到救助。
近几年,随着医疗保障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罕见病的救治工作逐渐得到社会关注。多发性硬化在2018年5月被国家卫健委纳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是继外伤后青壮年致残的第二大病因,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爱与关注。未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将继续携手吉林省慈善总会,秉持公益初心,积极整合医疗慈善资源,探索医疗机构公益慈善发展创新之路,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关爱这个特殊群体,让多发性硬化患者“病有所医”,为他们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