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0431-81879801、81879802、81879803
  • 公众版
  • 员工/学生版
  • EN
#
  • 首页
    • 公众版
    • 员工/学生版
  • 转化医学院
    • 概况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科研团队
    • 师资团队
    • 科研进展
    • 培训讲座
    • 学术报告
    • 人才招聘
    • 科研支撑
  • 培训管理
    • 住院医师培训
    • 管理培训/员工素质培训
    • 继续医学教育
  • 图书档案
    • 新闻动态
    • 科室简介
    • 读者服务
    • 医图工委
    • 档案管理
    • 科室管理
    • 常用数字资源
    • 图书管理
    • 人员简介
    • 规章制度
  • GCP中心
    • GCP办公室下载专区
    • 伦理委员会下载专区
    • 通知公告
    • 法律法规及指导原则
  • 技术转移中心
    • 工作动态
    • 通知消息
    • 成果展示
    • 业务职能
    • 器械设备
    • 药物试剂
    • 医用软件
    • 知识产权汇编
    • 政策法规
    • 资料下载
  • 科研部
    • 科研概况
    • 重要通知
    • 科研管理
    • 教研人员
    • 学科建设
    • 科研动态
    • 科研成果展示
  • 教学部
    • 最新消息
    • 教学部介绍
    • 人员介绍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住培教育
    • 技能中心
    • 留学生教育
    • 博士后管理
  • 研究生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术信息

关于组织我校研究生参加“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的通知

作者:yjsb 发布时间:2022-08-29 点击数: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各在籍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获得我校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大四本科生:

 

 围绕“双碳”科技创新人才需求,2022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增设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旨在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加大高校与社会之间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现就我校研究生参加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介绍

 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作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一项面向在校研究生进行“双碳”建设应用研究的学术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实践的方式提高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经竞赛组委会研究决定,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承办。

 

 二、参赛对象

 我校在籍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获得我校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相关证明)。

 

 三、大赛主题及参赛项目要求

 1.大赛主题:智慧双碳,创享未来

 2.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须契合“智慧双碳,创享未来”这一主题,围绕新能源、储能、低碳、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市场等领域,以环境与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未来人居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前沿技术与设计打造具有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作品,发掘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技术与产业相结合的创新项目。参赛项目根据选题可选择以下赛道参赛:

 

 赛道一: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环境与复合生态保护、工业与特殊环境保护、陆海交互环境保护、区域跨介质复合污染与环境健康、生态环境大数据与系统管理、全球气候变化与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等。

 

 赛道二:双碳+新材料与新能源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低维材料与器件、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等。

 赛道三:双碳+电子与信息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网络与通信、多维信息处理、新一代网络、三维视频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

 赛道四:双碳+设计与制造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设备与仪器、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精密测控、微纳制造、光电信息存储、互联网+创新设计、未来人居设计思维全球创新、未来城市及支撑技术体系、数字建筑与智能制造等。

 赛道五:双碳+低碳生活与生命健康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健康工程、疫苗工程、制药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与转化医学、海洋技术与工程、海洋能源工程等。

 四、参赛方式

 参赛选手需以组队方式参赛,每队人数为3-6人,专业不限。各参赛选手由研究生院负责审核,确认报名参赛资格。可同时选择多个赛题进行参赛,不同方向可以拥有不同的团队,支持跨院校、跨专业、跨单位自由组队。其中,已获往届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项目,不得再报名参赛。

 指导教师说明:每支队伍最多申报2位指导教师,按照申报顺序排序。

 参赛单位说明:参赛团队负责人所在培养单位为该团队的参赛单位。

 五、作品提交要求

 参赛选手通过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进行报名与作品提交。大赛规定的项目提交时间截止后,指导教师、参赛队员和项目内容等参赛信息不能进行调整或更改。

 知识产权:参赛作品(包含但不限于方案、作品等)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

 公平竞技:参赛者禁止在指定考核技术能力的范围外,利用规则漏洞或技术漏洞等不良途径提高成绩,禁止在比赛中抄袭他人成果,一经发现将取消比赛成绩并严肃处理。

 

 六、赛程安排

 1.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9月18日。

 完成内容:参赛团队在该日期前在大赛官网进行注册报名并接受参赛资格审核。

 2.作品提交截止时间:9月30日。

 完成内容:各参赛团队在截止日期前按照参赛要求网上提交参赛作品。

 3.初赛评审与晋级结果发布时间:10月下旬。

 内容:初赛采用网上评选形式进行。参赛者通过大赛官方渠道提交参赛作品,评审专家将对全部提交成功的作品,从题目创新及实施的合理性、创造性、文字表述的规范性对参赛作品进行线上评审,最终按照综合得分排名评选出优胜作品晋级到复赛,大赛公布进入复赛团队名单。

 4.复赛评审与晋级结果发布时间:11月下旬。

 内容:复赛采用线下路演(如因疫情原因,可调整为线上)形式进行。参赛者进行项目路演,评审专家将对作品,从题目创新及实施的合理性、创造性、文字表述的规范性对参赛作品进行线下评审,最终按照综合得分排名评选出优胜作品晋级到全国总决赛,大赛公布进入决赛团队名单。

 5.决赛评审时间:12月下旬。

 内容:决赛采用线下路演与答辩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情况进行具体安排),全国总决赛将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行(视疫情防控情况调整)。决赛中,每个参赛队伍可在现场进行系统演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PPT讲解方案、接受专家提问并答辩,专家从作品的独创性、应用前景和演示效果等角度对参赛作品打分,最终根据参赛作品综合得分确定获奖名次。

 

 七、奖项设置

 

 大赛将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评选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奖,其中“优秀组织奖”的评奖依据为代表队的竞赛准备和精神风范,“优秀指导奖”的评奖依据为教师在参赛作品中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的单位及个人颁发相应荣誉证书,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颁发相应奖金。所有入围总决赛的参赛作品,将在决赛期间进行相关展览展示。

 

 八、其他事宜

 1.注册、组队报名、资格审核、作品提交等均通过竞赛官网。

 2.作品要求、评审办法等相关内容如有变化,以官网最新通知为准。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

 https://cpipc.acge.org.cn/

 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报名流程:

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00c8093eef401809d348f8b0653/2c90800c8237fefe018262ede2d82457

 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附件下载汇总:

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00c8093eef401809d348f8b0653/2c90800c81c8e8350181cd2ff1240b34

 3.研究生院将对参加实地路演的研究生给予一定的交通费资助。

 4.竞赛获奖成果可纳入“吉林大学研究生学术业绩奖学金”奖励范围。

 5.报名参加竞赛的研究生加入QQ群:765635047。

 在学科评估工作中,研究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成绩将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子类指标纳入考评范围,请培养单位务必重视本项工作,积极组织研究生报名参加竞赛。

 

  

 

 联系人:刘静远    联系电话:85166340

 

 

 

 

 

         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2022年8月29日



相关稿件

  •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2023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 关于公布我院学术业绩奖学金评定工作委员会和评定监督委员会成员名单的通知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研究生学术业绩奖学金评定细则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杨永广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
  • 白求恩医学部2022级研究生医学公共课综合信息表
上一篇:关于组织我校研究生参加“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通
下一篇:关于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医学研究生教学安排相关要求
返回列表
加入收藏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备案号:吉ICP备11003057号

联系我们

  • 发热咨询:0431-81879901-10

  • 总机:0431-88782222

  • 门诊:0431-81879801、81879802、81879803

  •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李嘉诚基金会
  • 自媒体

    欢迎大家通过我们的社交账号,自媒体账号了解我们更多的服务。

    • 智慧医院

    • 预约挂号

    Copyright © 2012-2021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