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3年胡林森教授从加拿大归国后在211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下组建了神经内科的蛋白质组学实验室,开展神经病理蛋白质组学和神经药理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接下来的10年对于帕金森病6-OH DA、MPP+、PSI模型的蛋白质组学、氧化亚蛋白质组学、硝化及磷酸化亚蛋白质组学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其中关于帕金森病路易小体形成机制的蛋白质组成研究已经进入国际学术前沿水平。团队截止2007年发表SCI检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30余篇,已经在核心期刊发表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57篇,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为吉大一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学组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前期科研基础。
张颖教授师从胡林森教授,博士至今一直致力于帕金森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积极推动帕金森病亚专科的建设。2012年张颖教授率先在省内开设帕金森病专病门诊;2013年在科室的支持下成立了帕金森病学组;2014年到北京宣武医院帕金森病诊治中心进修学习;2018年到美国NIH神经生物系研修;积极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先进的辅助检查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与积累,逐步确立在东北三省的学术影响力。2017年,吉大一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学组成为首批中国帕金森联盟成员单位之一;作为组长单位牵头成立吉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学组;同年,联合功能神经外科成立了吉大一院运动障碍疾病诊治中心。目前学组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主治医生2人,专病门诊固定随访2000余人次,病房固定床位20张。2020年与功能神经外科、放射线科、心理科、康复科及核医学科等院内科室及省内20余家医院成立了吉大一院帕金森病多学科诊疗联盟,定期开展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义诊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吉林省帕金森病的诊治水平。
【吉大一院帕金森病学组开展一系列先进的检查技术用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开展经颅脑实质超声(TCS)检查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支持依据;
开展11C-CFT DAT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为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更有力的检查手段,成为全国可开展此项检查的为数不多的中心之一;
开展3DT1结构和功能磁共振特殊扫描序列用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应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快动眼睡眠行为异常(RBD)的筛查;
开展卧立位脑血流及直立倾斜试验进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的筛查和评定;